工作日:8:00-17:30 在線QQ
海寧市硤石燈彩有限公司 浙江海寧市聯合路631弄6號 電話:0573-87047781
硤石燈彩淘寶直銷店
?

硤石燈彩的源流


發表時間:2014-09-20 12:15瀏覽量:文章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硤石燈彩何時起源,史載寥寥,今人研究大體上有秦漢和五代十國時期兩種說法,而兩種說法的依據,似乎源于清代硤石人許葆翰在壬戌年(公元1922年)硤石燈會寫的《硤川燈市》詩,詩云:“問翁燈市始何年,兼問致盛何因緣。翁言由拳課歲貢,始自武肅盛于宋”。主張燈彩源自秦漢者,以詩中提到的“由拳”為海寧在秦漢時的古縣名為由,推測硤石燈彩在秦漢已經作為歲貢了;主張燈彩始自唐代者,則以“始自武肅盛于宋”為依據。詩中被問及的“翁”指的是徐見石,時六十一歲,是一位燈彩藝人,詩人許葆翰的《硤川燈詞》作為一種對燈市的描繪,其關于硤石燈彩起始時間的說法,聊備一格,尤其在缺乏史料的情況下,是一種寶貴的提示和線索,但是不能孤證定乾坤。既是秦漢就做貢品,又如何“始自武肅”呢?詩人當初不經意的幾句鋪陳,會引起后人關于硤石燈彩起源時間的爭執,恐怕是許老先生自己也始料未及吧?
  硤石燈彩究竟始于什么時代,有待繼續發掘考證,但是,綜合經濟、政治、地理和藝術的發展趨向,硤石在唐宋之際已經有了產生象燈彩這樣的工藝精品的條件,包括燈彩制作的物質材料條件、社會安定、地方經濟富庶等方面的條件,這還是比較合理的。
  首先,唐代宮廷中已經出現燈彩:“上在東都, 遇正月望夜, 移仗上陽宮, 大陳影燈, 設庭燎, 自禁中至於殿庭, 皆設蠟炬, 連屬不絕. 時有匠毛順, 巧思結創繪彩, 為樓三十間, 高一百五十尺, 懸珠玉金銀, 微風一至, 鏘然成韻. 乃以燈為龍鳳虎豹騰躍之狀, 似非人力.” (見《明皇雜錄•逸文》);
  其二,燈彩除了其骨架是竹篾,制作材料主要是各類紙制品,唐代的紙制品非常發達,這里引臺灣陳致平的《中國通史》語:“還有一件唐代社會上通行的工藝品,就是紙箋,當時的紙箋,有各種質料與花紋,其名稱繁多,據李肇《國史補》記載:“有越之剎藤苔箋,蜀之麻面屑末滑石金華長麻魚子十色箋、有揚之六合箋、韶之竹箋、蒲之白薄重抄、臨州之滑薄、又宋毫間有織成界道絹素,謂之烏絲欄、朱絲欄,又有繭紙。……松花紙、雜色流沙紙、彩霞金粉龍鳳紙,……當時蜀中的造紙工藝是馳名全國的。”這是唐代為燈彩工藝準備的材料基礎;
  其三,唐末,海寧屬吳越治下,當時中原混戰,而錢氏小王朝長袖善舞,得以偏安一隅,百姓生活比較安定,是燈彩工藝得以發展的社會條件;以至南宋,臨安做了京城,奢華之風大盛,燈彩得以發揚光大,據《武林舊事》和《乾淳歲時記》等記載,當時,進京朝貢的燈品中就有針工細密的硤石燈彩“萬眼羅”,并懸掛在臨安東華門外鳳樓前,故許葆翰《硤川燈市》詩有“東華門外鳳樓前,博得虛名非一年”句。
  其四,硤石河網密布,水上交通發達,飽讀詩書的文人騷客眾多,由長期的耕作而積淀在硤石人品性中的精細品格,是燈彩藝術創作的人文背景;
  其五,從精神層面上看,民間的富庶,使得硤石有一種“三閑”現象,即閑人有閑時又有閑錢,無需為求溫飽生存這樣的“低級需要”(馬斯洛語)而終日勞作,有余暇去滿足更加高級的需求,硤石燈會出燈者絲業、米業老板居多,而絲業米業在硤石燈會的盛期“春三月”,正處于閑時,于是從業之人正是相對比較“閑”的人,硤石絲業米業都是大行業,老板之富庶可以想見,出資讓伙計制燈,與眾樂樂,迎燈觀燈,普天同慶。于是孕育出一批全神貫注,藝不厭精,工不嫌細的燈彩手工藝人。因此,這些藝人都有各自的生計行當,他們所制作的燈彩只用于喜慶和燈會,從不作為產品出售。也使燈彩有了歡騰雀躍,欲先睹而后快的觀眾,精雕細刻的燈彩藝術,培養了硤石人的審美欣賞趣味,民間審美情趣又反過來影響著燈彩藝術的創意和制作方向。
  最后是從硤石燈彩的題材上看,硤石的民俗文化多姿多彩,戲曲評彈愛好者眾多,神話傳奇,民間故事流傳甚豐,燈彩的表現題材的資源豐富;同時江南文人士大夫的審美趣味也在燈彩造型形相上體現出來,比如亭臺樓閣,山水園林的燈彩表現題材。
  從文字記載中去尋找硤石燈彩起源的時間,是一件工作量異常龐大的工程,而且有可能無功而返,有待飽學之士繼續發掘。從現有的詩文筆記中推想,硤石燈彩的產生當在唐末,宋代漸臻成熟,以至在南宋作為貢品,唐宋之際,大概是從實用的燈籠向工藝品的燈彩轉化的階段,當時的燈彩大多是掛燈、提燈等小型品種,屬于宮燈系列,盡管制作精美如“萬眼羅”,也還帶著它的前身――燈籠造型的印跡。        
  硤石燈彩突破燈籠造型的既定型式,向大型化、多樣化發展,要到清代的康熙年間,這時硤石燈彩已經出現了虎豹獅象以及珠簾傘等造型,燈彩的規模也趨向大型;大型燈彩的誕生,應該是適應燈會的需要而出現的,宮燈之類的掛燈,是固定地懸掛在檐下堂前;而提燈的出現,說明燈彩的展示開始從固定走向流動。一旦出現了虎豹之類造型的大型“抬頭”,那么它們的展示必定要有個大的活動空間,有足夠多的觀賞人群,所以,說大型燈彩的出現,標志著燈會活動的興盛,是有其道理的。
  乾嘉年間,燈會活動頻繁,由此,燈彩制作藝術日臻完善,當時的珠簾傘燈彩的燈片“江湖百丐圖”,工筆描繪、著色渲染、精針細刻,無論從布局到人物神態、從場面到細節,均既具丹青之神韻,又現燈彩之輝煌。據記載,乾嘉年間,硤石不但有燈會,還出現了演燈、順燈、斗燈的盛景??勺鳛樽糇C的是,當時不但珠簾傘燈制作精美,而且還有了亭臺樓閣造型的大型燈彩,走馬燈也在燈會上露面。在大型燈彩品種層出不窮的同時,花籃燈、鳥獸蟲魚燈也各出新品,形成了燈會所需的燈彩品種格局――大型燈彩為主燈,無數小燈彩眾星捧月。至今保存完好的最早的燈彩主件,是制作于宣統年間的珠簾傘燈片,工整細麗、柔美典雅。
  民國時期,硤石燈彩在抗戰爆發之前出現過一個高潮,尤其是民國二十三年的迎燈,持續三夜,通宵達旦,盛況空前。直到日本侵華戰爭爆發,此后又有內戰,燈事基本衰滅。
  硤石燈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后,重新振興。1953年元宵節,硤石人迎來了闊別已久的燈會,這是由硤石鎮政府主持,鎮工商聯和各居委會為制燈單位的大型迎燈活動,此后的燈彩制作和迎燈,都是在政府組織下進行,燈彩藝人們大多從業于各企事業單位,尤其是國營大中型企業。每逢燈會,他們就為本單位制作燈彩,材料人工一切費用,均由單位支出。1956年,由海寧縣手工業管理機關組織成立了“硤石燈彩小組”,這是硤石燈彩史上首次把藝人組織起來,以企業的形式從事燈彩研究開發和制作。后來硤石燈彩小組又并入紙制品廠,成為該廠的燈彩車間。產品主要應各地節慶展覽的需要而制作,同時也培養了一批燈彩制作的新人。在結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以后,硤石燈彩逐漸繁榮,1979年,海寧縣手工業局成立了海寧工藝美術服務部,集燈彩的制作和經營于一體。1980年,硤石迎燈盛會,觀眾達十萬余,揭開了海寧燈事繁榮的序幕,1991年,海寧燈彩界成立了海寧燈彩藝術研究會,舉辦各種形式的燈彩制作培訓。燈研會成為硤石燈彩藝人和燈彩制作的一個信息平臺,1992年,專業的硤石燈彩制作企業――硤石燈彩社建立,不但開發制作了大量的燈彩精品,而且在解決保護傳統工藝和企業經濟效益的矛盾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和開拓。二十多年來,除了全城大型迎燈以外,燈彩展評、猜謎,燈彩展覽、燈彩一條街等各種燈彩活動層出不窮,硤石燈彩還走出國門,到歐、亞各國和臺港澳地區展出。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地方政府對硤石燈彩的傳承和發展從政策到財力上都給予了很大力度的支持,把搶救保護硤石燈彩專項經費列入財政預算,近年來共投入硤石燈彩保護經費300余萬元,硤石燈彩開始從應時應節、自生自滅的境地中走出來 ,逐漸走向良性發展的道路。
 
責任編輯:胡介眉
?
海寧市硤石燈彩有限公司 | www.b-cinsurance.com (C)2014-2015 圖文資料版權所有
浙ICP備2021015291號 | 網站維護:星尚企劃 | 特別鳴謝 | 聯系我們  
A片在线视频